為什麼比起唱歌,我們更害怕繪畫?

音樂、體育、美術三大藝能課,從國小到高中十二年的教育裡從未間斷,它們都是同等重要的;長大之後我們會相約去KTV唱歌、去打球、組建球隊、為某個歌手著迷、為某場賽事吶喊加油,卻很少為某位藝術家的作品瘋狂、為創作理念癡迷,更遑論相約去繪畫。

音律不佳的人,閒來無事也會哼上幾句、肢體不協調的人,也會被鼓勵運動,但是更多人卻因為一點點戲弄的言語,就放棄繪畫的可能性;我有從小比賽經常得獎的朋友,長大後便不再畫圖、個性開朗的朋友,只因為塗鴉遊戲被笑了幾句,就氣得再也不參加,這到底是為什麼?

回想你第一次畫圖的時候,彩色筆在你手下畫出一道又一道線條,創造的感覺如此快樂又美好;是什麼讓你收手?是同儕間不經意的玩笑,讓你表面上跟著笑,心裡卻感覺到受傷、還是每一次的美術課,總是有人輕而易舉的比你畫的更好,彷彿他人的成功消褪了你對繪畫的熱情、又或是父母長輩對於美術沒有產值的定義,讓你在成長的道路上塑形價格高於價值的觀點,權衡之下放棄繪畫,之後每次握筆內心都湧上浪費時間的罪惡感。

無論是欣賞一首歌還是投入一場運動賽事,感動人心的環節總是如此震撼,與周遭的觀眾產生共鳴,即便是些微失了音準或是跌到,對觀眾來說依然是瑕不掩瑜的感動時分,這樣瞬間的美好讓我們永存內心,無法複製而彌足珍貴;繪畫同樣帶來瞬間的感動,卻是具體的存在,也因此留下更多的時間讓人玩味評論;相比讚美,我們更善於批評:顏色應該再鮮艷一點、看起來不夠立體、構圖太複雜了、構圖太簡單了......我們不吝於陳述自己的見解,彷彿就能跟作品站在同樣的高度;可悲的是這些評論,其實來自我們內心對自己的不滿,透過繪畫作品傳達出來。

為什麼我們對於繪畫有這麼多的糾葛?

當我們起筆繪畫的時候,靜心而專注;繪畫不會偽裝,所以你的焦躁不安、你的善良與寬容、你的渴望、你的退縮、內心的猶疑、灑脫的放手一搏,哪怕是毫秒間的變化,都會被記錄在一方畫紙之內,呈現在眼前。

如此真實的藝術就好像一面鏡子,映照出每個人最赤裸的內心,毫無偽裝與修飾地呈現出來。

Truth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(1895)by Jean-Léon Gérôme

Truth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(1895)by Jean-Léon Gérôme

謊言與真實在河邊洗澡,謊言穿走真實的外衣跑進村莊,村民從此只看見披著真實外衣的謊言,難以接受赤裸裸的真實。

我們都是村民,誰也不是完人;一但能接受真實,社會的真實、生活的真實、自己的真實,就能遠離欺瞞、遠離陷阱;繪畫強大且具體,隱晦卻又赤裸,它描述客觀的表象,同時成為主觀的載體,呈現內心的風景;只有真實才能帶來最強悍的力量。

Previous
Previous

Artistcloseup義大利藝術網站採訪(中文翻譯)

Next
Next

繪畫的起點並不總是讚美。